溝通技巧文章

人對了,世界就對了
有位父親,因為工作忙碌,下班後還把工作帶回家。兒子希望爸爸能夠陪他玩,所以吵著讓他無法工作。這位父親想到他有一份世界地圖的拼圖,就拿給兒子說:「妳如果把拼圖拼好,我就陪妳玩。」
這拼圖可不容易,父親以為可以擺脫兒子的吵鬧,等小孩拼好,他一定已經把工作做完了。
一下子的功夫,小孩來找父親說他拼好了。父親覺得很驚訝,的確小孩已經把拼圖拼好,他很好奇的問:「爲什麼妳可以那麼快就把拼圖拼好呢?」
小孩說:「地圖後面有個人像,我照這個人像拼,拼好了反過來,世界地圖也就拼好了!」
人生很像這個故事,只要人對了,世界也就對了。父母對了、另一半對了、老闆對了、合夥人對了、夥伴對了,人生就對了。當然你找對教練,人生也就對了。
我覺得找對老師,是改變命運最快的方法。
男人需要女人讓他自我感覺良好
有個年輕人將他的女友帶回家,年輕人的媽媽問她:「妳喜歡我兒子什麼呢?」
她回答:「我覺得他強壯、老實、溫柔體貼、有能力,而且很關心我。」
老媽覺得很滿意。在兒子的女朋友回家後,私下問兒子說:「妳喜歡她什麼呢?」
兒子回答:「我喜歡她覺得我強壯、老實、溫柔體貼、有能力。」
所以與其說男人喜歡這個女人,不如說他更喜歡這個女人帶給他自己的感覺。對自己的感覺越好,他就越喜歡和這個女人在一起;如果這個女人讓他對自己的感覺不好,那麼他就會想離開她。
當妳抱怨、批評或否定他時,妳就是在扁損他的自我價值。妳就不再給他更強壯、更聰明、更有能力及更性感的感覺,那麼他就是就會開始不喜歡妳、討厭妳、甚至疏遠妳。
當有別的女人讓他重拾更好的感覺,她就容易被俘盧,然後投入另一個女人的懷抱。
我們做任何事都會被二種力量驅使:一種是追求快樂的力量、這個力量讓妳買新車、買新的東西、沉溺在自己的興趣及嗜好、如果他喜歡工作,那麼他會努力工作。另一種就是逃避痛苦的力量,這力量讓我們遠離挨餓、遠離危險、遠離貧窮、及遠離妳不喜歡的事情。
所以妳想想,如果妳跟他在一起,讓他感覺痛苦,感覺自己的自我價值低落;而有個人跟他在一起可以讓他快樂,感覺自我價值很高,那麼他會在那裡呢?
答案很清楚,不是嗎?
價值觀影響情緒
價值觀是一種生活的準則,也是一種規則,它可以用「什麼必須做」、「什麼不能做」或「該怎麼做」、「不該怎麼做」來解釋。例如交朋友,有些人認為朋友必須坦誠、互相幫忙、有福同享、有難同當而且不能互相利用,這就是他們交朋友的價值觀,如果能遵照上面的準則相處的朋友,友誼就更好。相反的如果有人違反了這些規則,一種情形是他們就不能變成好朋友;另一種情形是他們的好朋友違反了這些規則,就會讓人產生負面情緒。
如果妳對交朋友的價值觀也是如此,當朋友對妳不坦誠或利用妳時,就會令妳氣憤、難過。讓妳產生氣憤、難過的情緒是由於觸犯妳的規則所引起。所以了解自己的價值觀、重新排列價值規則就可以改變情緒。
所有情緒困擾的根源-自信不足
負面情緒的來源都是因為沒辦法接受現實,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對這件事情的信心不足。術業有專攻,每個人在自己熟悉或習慣的領域就比較有自信,這時候就比較不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困擾。舉例來說,我剛開始演講的時候也會很緊張,現在就不會了,為甚麼呢?因為現在比剛開始演講的時候有信心了。負面情緒也有程度的差別,負面的情緒程度越高就表示信心不足的程度越高。然而情緒也是一種自我的溝通,潛意識告訴我們對這件事情準備不充分,所以信心不足,它在提醒趕快準備及行動,一旦你開始行動,負面的情緒就會慢慢消除。所以行動是負面情緒的良藥,如果越不行動,負面情緒就越強,因為它急迫希望你了解並趕快行動。這就像如果你要小孩子去刷牙,而他不去,你可能也會越來越生氣,因為你的生氣情緒就是越希望他趕快去刷牙,所以負面情緒是我們的朋友,提醒我們該去做該做的事。
情緒是生命能量的表現
情緒反應我們的生命能量。當一個人生命力量最旺盛的時候,他處在興奮的狀態。在這個狀態,他喜歡接觸別人,熱愛工作,自信及對生命充滿希望並且有無窮的精力。我們看到很多的企業家或是在某一領域有專精的人,常常是對他們正在做的工作興奮異常,像王永慶先生年紀這麼大了,每天還是勤奮的工作,主要是因為他熱愛它所從事的工作,並且展現他生命力。所以要讓情緒處於良好的狀態,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自己人生的熱情,找一個領域或專長,你願意全力以赴,然後做得比別人好,你就會發現你的情緒提升了。
負面情緒的產生是因為抗拒現實
我們對現實有兩種基本的反應:一種是接受,另一種是抗拒。我們所有的負面情緒之所以產生,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抗拒現實,也就是不能接受現實。例如生氣是普遍會發生的負面情緒,舉例來說,你的老板要求你加班,而你有事不能配合,老闆卻要你加班不可,你想這是不是令你生氣呢?你生氣的原因當然是你不能接受主管加班的要求,如果你愈抗拒加班,那麼生氣的情緒就愈強烈。你的小孩不聽你的話,你是否也會生氣?你生氣的原因,也是因為你不能接受他不聽你話的這件事呢﹗你想想看,小孩如果愈不聽話,你的怒氣是不是會更強呢?你的朋友對不起你,你的另一半不能傾聽你說話,這些事情都可能會令你生氣。你生氣的原因都是你不能接受現實引起的,因為你不能接受事情為什麼會這樣發生,你抗拒現實的結果,就會引來負面情緒。請你仔細想想,如果你能接受這些事情的發生,是不是會讓你的怒氣消失呢?前一陣子很流行高空彈跳,如果有人要你從高空跳下,你愈抗拒,恐懼就愈加深;如果你接受該你跳了,恐懼感就會減低。你是否有看牙醫的經驗呢?當你坐在椅子上,牙醫師拿一些工具在你的嘴巴裡動來動去,你愈抗拒,就會讓你有更痛的感覺。如果你能坦然面對牙醫,接受治療這個過程,就會讓你的身體放鬆,疼痛的感覺就會減輕。我相信你也聽過牙醫師告訴你要放輕鬆,不要緊張。身體的緊張就是一種抗拒,他會讓你在治療的時候更痛。
人生就像一條河-人生要有彈性
一位年邁的禪宗大師,臨終前召集所有的弟子到他的床頭。弟子們沿著床排成一排,最聰明優秀的學生站在床頭,第二聰明的挨著站著,然後依此類推,一直排到最笨的學生站在床尾。
眼看著師父只剩下最後的一口氣,最聰明的學生彎下腰來,問師父說:「師父,在您離開我們之前,能不能傳授您最精華的智慧,簡單的告訴我們: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?」
大師勉強抬起頭,很吃力的說:「人生就像一條河!」
爲了不吵大師的清淨,這位最聰明的學生轉頭低聲告訴第二位:「師父說:『人生就像一條河!』把這話傳下去。」這句箴言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傳下去,傳到床尾最笨的學生。
這個笨學生不懂師父的意思,開口問前一個學生:「『人生就像一條河!』是什麼意思?又代表什麼呢?幫我問師父。」因此這個問題被一個一個傳了回去,傳到最聰明的學生,他打住了,說:「這個問題這麼簡單,不必打擾師父了。很明顯的,河水深沉,人生深奧;河流有轉有折,人生有順有逆;河水有清有濁,人生有起有落。把話傳回去。」
這些話又一個一個被傳回到最笨的那個學生,他卻火大的說:「聽著,我不想知道那個聰明的學生怎麼想,我要知道師父真正的意思。到底師父認為人生就像一條河是什麼意思?」這話又被傳回去了。
最聰明的學生不甘願的又彎腰問師父說:「師父,恕我無禮,最笨的那個傢伙要請教師父,『人生就像一條河!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?」
禪師再次的抬起頭,似乎用盡了最後的力氣,回答說:「那好嘛,你跟他說:人生不像一條河!」說完他聳聳肩,就斷氣了。
人生不一定得照你的方式,要能容忍別人不照你的方式生活。畢竟人生可以像一條河,也可以不像一條河。
越能看清事實真相的人越容易成功
地圖不等於疆域。雖然沒有人能看清事實的真相,但越能看清事實真相的人越容易成功。只是我們的主觀常常先入為主,而忽略了客觀的事實。例如男女分手了,就只是不願意在一起生活而已;業務被拒絕了,只是別人目前還不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而已;別人批評你,只是別人的觀點跟你不一樣而已...,這才是真相。西方有句諺語:沒有登過高山,就不要評論高山。意思也是告訴我們,如果不了解真相,就不要妄下評論。所以當我們不了解真相時,盡量不要給別人建議。當我們下決定時,如果能看清事實,決定就會更有效。
農藥與肥料
種果樹時,必須施農藥及肥料。不施農藥不行,因為會有病蟲害,施了也不會更好。而不灑肥料也沒關係,因為土壤本身就有養分,但施了會讓果樹長得更好。所以農藥的作用是:沒有它不行,有它不會更好;而肥料的作用是:沒有它沒關係,有它更好。溝通技巧就是農藥,沒有它不行,有它不一定更好。也就是說溝通不好,你會到處碰壁、有能力也無法發揮、跟人衝突、關係不好,但溝通好也不會更好,你還需要更專業、更有獨特性才行。兩性關係也一樣,溝通不好,保證關係不會好,溝通好,也不一定能夠讓感情更好,還要加上共同的興趣及目標才會讓關係更甜蜜。
男人同一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情
女人可以一心多用,可以同時洗衣服、煮飯、打電話、還可以盯小孩做功課,所以女人很難了解男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情。所以當男人接電話時,女人如果在旁邊插嘴,男人會很困擾、或是男人正在看喜歡看的電視,如果這時女人跟男人聊天,男人就很難回應女人。所以女人應該了解男人,當他認真作一件事情時,最好不要干擾他,否則雙方就容易衝突。
開始-轉變-結束
任何事情都會經歷這三個階段:開始-轉變-結束。人有出生-成長、衰退-結束。產業也有生命週期,出生期-成長期、成熟期、衰退期,然後結束。一部電視劇也是一樣,有開始-轉變-結束。感情也是一樣,有開始-轉變-結束。我們要接受這樣的事實,另外,找個相處的規則或模式,讓結束來得晚一點或到死才結束。
當一個人內心決定不想再和對方在生活在一起的時候,愛情已經結束,剩下的只是法律關係了。金克拉先生說:所有不被照顧的系統都會越來越低等。感情也是一樣,不被經營的感情,就會越來越疏遠。來學習如何經營感情應該蠻值得得。
溝通的絆腳石-讀心術
溝通時,有些用語容易造成溝通的障礙,會讓人容易否定你,並造成衝突。讀心術的用語就是如此。例如,你跟一個人說:你就是會這樣,...、你不是喜歡吃....、你一定會喜歡...。
這樣的溝通方式好像你了解別人一樣,當然不是不能用,而是使用時要特別小心,其實承認我們不了解別人,就更容易仔細聽別人在講什麼。溝通可能更容易。
讀一千本好書不如把一本好書讀一千遍
學習是為了改變習慣,讓知識成為自己信念的一部分。一本書讀一遍其實效果很有限,所以不如找出一本好書,然後將這本書讀1000遍,這樣會更有幫助。
男人不需要關心
每次演講的時候,提到大部分男人不需要關心,很多女性的聽眾都覺得很懷疑。其實地圖不等於疆域,男人跟女人想的、要的不一樣。女人需要關心、男人需要自由(信任)。人生有一種痛苦是很難處理的,那就是不想要的偏偏來。小孩子不喜歡掃廁所,如果老師要他天天掃廁所,那麼小孩一定很痛苦,因為不想要的偏偏來。男人也不需要女人關心,如果偏偏來,男人也會很痛苦。所以要快樂,女人應該給男人自由,男人應該對女人關心。
當然,有規則就有例外,有很少數的男人也需要關心,女人也需要自由,尤其是被管的很嚴的人就需要自由。
成功的二個關鍵:了解規則、遵守規則
為什麼成功一定要跟成功者學習呢?因為成功者知道這個領域的規則、而且按著這規則去做。就像減肥一樣,要了解減肥的方法(規則)、然後按照方法去做。當然知道規則很難,然而遵守規則更難。股市大贏家陳進郎說過;成功者可能性很少,失敗者可能性很多。意思是說成功者會根據規則去做、失敗者想法多,只用自己的方法,所以失敗。
比爾古德在訓練時跟業務員說:你們一定要用我的方法,除非你跟我一樣有錢;如果你跟我一樣有錢,你就會知道這也是唯一的方法。
可以將心比心嗎?
地圖不等於疆域。我們跟別人的認知都不一樣,如何將心比心呢??
所以不要將心比心,要問別人要甚麼?不要甚麼?
人際關係的關鍵就是:別人要的就多給,別人不要的就不要給。任何關係不好,都是因為別人要的你不給,別人不要的你卻偏偏給。
所以,己所不欲勿施於人,應該改為:人所欲施於人、人所不欲勿施於人。對人際關係會比較好點。
人生最重要的一句話
以下是洛克菲勒寫個兒子的信中的部分內容:
在很久很久以前,一位聰明的老國王,想編寫一本智慧錄,以饗後世子孫。一天,老國王將他聰明的臣子召集來,說:「沒有智慧的頭腦,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,我要你們編寫一本各個時代的智慧錄,去照亮子孫的前程。」
這批聰明人領命離去後,工作很長一段時間,最後完成了一本堂堂十二卷的巨作,並驕傲的宣稱:「陛下,這是各個時代的智慧錄。」
老國王看了看,說:「各位先生,我確信這是各個時代的智慧結晶。但是,它太厚了,我但心人們讀它會不得要領。把它濃縮一下吧!」這些聰明人費去很多時間,幾經刪減,完成了一卷書。但是,老國王還是認為太長了,又命令他們再次濃縮。
國王的智慧之書唯一的一章,就是"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"。要成功都要已努力工作為代價。王永慶先生也說過:榮華富貴的代價就是刻苦耐勞。所以凡事先付出的人,常會使世界變得更美好。而白吃午餐的人。遲早會連本帶利的付出代價。
這些聰明人把一本書濃縮為一章,然後減為一頁,再變為一段,最後則變成一句話。聰明的老國王看到這句話時,顯得很得意。「各位先生,」他說:「這真是各個時代的智慧結晶,而且各地的人一旦知道這個真理,我們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。」
地獄之路由好意所鋪成
為什麼不容易給別人他想要的?而只給我們認為他要的呢?
這是因為我們的好意,我們總覺得依我們的方式才是對對方好。西方有句話說:地獄之路由好意所鋪成。常常我們的好意,只會越幫越忙,甚至攪亂了別人的步調。人生常是透過錯誤中學習,沒有犯錯,很難得到教訓。犯了錯,並且反省自己,檢討之後所到教訓,才能變成自己的智慧。不然再怎麼教導,知識並不能化成智慧。所以我們也要有包容別人犯錯的雅量。
給別人他想要的,而不是給你認為他要的
所有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是給別人他想要的,而不是你認為他要的。給別人你認為他要的,只是一種控制而已。
上班要了解老闆或主管要甚麼,做到他要的,就會過得好。
結婚要了解另一半要甚麼,做到他要的,感情自然好。
所以良好的關係建立在:
人所欲,施於人;人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
這裡有個前提:每個人要為自己做的行為負責,任何領域(包括家庭)的成功都必須自己從錯誤中反省、檢討及改善!
愛是讓別人快樂的能力
當妳愛上一個人,妳會希望對方快樂,妳會盡自己的努力來達成這個心願。要讓對方快樂,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對方他想要的。
他要自由,妳就給他自由。
他要信任,妳就給他信任。
他要尊重,妳就給他尊重。
他要感激,妳就給他感激。
他要創業,妳就協助他創業。
他要分手,妳就給他想要的-分手。這就是愛,讓別人快樂或幫他得到他想要的愛。
然而社會上卻有太多人並沒有因為戀愛而提升愛的能力,反而只有給對方痛苦的能力。所以有的人結婚後,不只沒有快樂,生活卻越來越痛苦。
生活痛苦只有二個原因:一是他無法得到他要的;另外一個是他得到他不想要的。如果妳的兩性生活讓妳痛苦,那是因為:
妳想要他關心妳,而他並不關心妳。
妳想要他了解妳,而他並不了解妳。
妳想要他尊重妳,而他並不尊重妳。
妳想要他幫妳做家事,而他並不幫忙。
妳不要他凡事以公司為重,而他卻偏偏以公司為重。
妳不要他賭博、喝酒,而他卻常常賭博、喝酒。
生活會如此,是因為妳找了一位沒有愛的能力的人。當然妳也要反省,妳有愛他的能力嗎?妳有讓他快樂的能力嗎?
如果沒有,那麼是妳該學習的時候了,所有的能力都是學習來的,將這本書多看幾遍,慢慢的改變自己的思想及行為,慢慢體會妳付出愛而得到的結果。如果對方高興,那麼妳就多做;如果會引起對方不高興的事,那麼就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欲望,少做讓對方厭煩及生氣的事。
要讓對方快樂,就必須先了解對方要什麼?不要自己一廂情願的認為對方要什麼?因為妳自己的想法往往都不是他要的,妳要多詢問他到底要什麼?否則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,那麼妳帶給他的只有痛苦,到最後只有分離或是行屍走肉的在一起,這就是大多數的夫妻沒有愛人能力的結果!
人是情緒的,理性只是證明情緒是對的
戰國時代衛國的國君衛靈公,喜歡當時的美男子彌子暇,對他極為寵愛。
有天晚上,彌子暇知道母親得了重病,情急之下便謊稱君命,擅自駕著衛靈公的座車回鄉探望母親。
依照當時衛國的法律,未經允許而乘駕國君的座車,必須處以斬斷雙足之刑。不過衛靈公事後得知此事,並未對彌子暇加以懲處,反而還稱讚他:「你因為擔心母親的身體狀況,才盜乘寡人的座車,為此甘冒削足之刑,可真是一位孝子!」又有一次,彌子暇陪衛靈公到一座果園遊玩,彌子暇看到樹上的桃子結實累累,便伸手摘了一個,咬了一口,桃子果然汁多味美,彌子暇還把自己咬了一口的桃子送給衛靈公品嘗。
靈公見到這樣的情況,君心大悅,說到:「彌子暇真是忠於寡人,寧可自己忍耐著口腹之慾,也要讓寡人分享如此美味的桃子。」
隨著彌子暇的容貌日漸衰老,衛靈公對他的寵愛也日益淡薄,慢慢也開始討厭他。有一次,彌子暇犯了個非常小的過錯,靈公突然想起他以前的種種行為,龍顏大怒,說到:「妳這個傢伙,當日竟然假藉我的命令,擅自乘駕我的座車,還要我吃他咬過的桃子,對我實在大為不敬,罪大惡極!」命令將彌子暇處以重刑。
面對問題、解決問題才能提升情緒
有個人死後,到了一個地方。在這裡每當他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,就馬上會有僕人幫他送來:當他想吃飯的時候,飯馬上就送來;當他想要吃水果的時候,水果也馬上送來;想要玩什麼的時候,也馬上可以去玩;總之,他要什麼就馬上可以得到什麼。剛到這的時候,他覺得這裡實在是太美好了。要什麼有什麼,簡直就是天堂。這種日子很快的就讓他覺得無趣,因為得到東西太容易了。他漸漸的開始厭煩這裡的生活,覺得他的生活應該要有所改變。他終於忍不住的問伺候他的僕人:「天堂的生活實在太無聊了,我可以到地獄去看看嗎?」
對方回答他說:「你以為這裡是哪裡呢?這裡就是地獄啊!」如果你現在的生活,還不能讓你得到你想要的,那麼你應該高興,因為你至少你不在地獄裡。所以地域是沒有問題及困難的,天堂充滿問題及困難。而提升情緒的方法就是解決問題。一旦你面對問題、透過你的努力將困難解決,那麼就會提升你的生命能量(情緒)。
如何接受現實
一個人不快樂或有負面情緒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抗拒現實,所以解決負面情緒的方法,首先就是要讓他接受現實。如何接受現實呢?宗教其實提供很多解決的方法,例如告訴你這是上輩子的因果或是前世的互相欠的債、或是你要相信這是上帝的旨意,有些心靈成長課程會告訴他,感謝傷害他的人,不管怎樣只要你接受了這些講法,情緒就好多了。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找到可以讓自己接受現實的想法,情緒就容易管理。而我接受現實的方法:就是當事情發生,我就告訴自己地圖不等與疆域、每個人當下都是他的最佳選擇、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原因及目的並有助於我,另外我看事情的角度是看因果,而不看對錯。也就是做了這個事情會有甚麼結果,這結果你要不要,要就可以做,結果不要就不要做。舉例來說,批評別人沒有對錯,只是關係不好而已。你要問的是,關係不好是不是你要的,如果不要就不要批評別人,如果你覺得跟人的關係不好無所謂,當然你就可以批評別人。其實也由於對錯的觀念,讓人比較難接受現實。
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建立在協議之上
人際關係都建立在協議之上,沒有協議,你就沒有要求別人的權利。
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四個步驟:
1.了解別人的期望跟要求
2.告訴別人你的期望跟要求
3.達成協議
4.做到並超過協議事項。
所以任何關係不好也都是四個問題:
1.不知道別人的期望跟要求
2.別人不知道你的期望跟要求
3.知道雙方的期望與要求,卻無法達成協議
4.雖然達成協議卻做不到協議事項。
當然一個人越能滿足更多人的期望跟要求,成就就越高。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,讓自己滿足更多人的期望與要求。
情緒是為了溝通
任何情緒的反應都是為了要溝通,如果沒有溝通就不會有情緒。舉個例子來說,小孩子在路上跌倒了,如果父母親不在身邊,當時他並不會哭,等到他回家看到父母,就嚎啕大哭。小孩子跌倒的時候雖然很痛,因為父母親不在身邊,哭了也沒用,所以跌到了他沒哭;當他回家之後,可能已經不痛了,那他為什麼要哭呢?因為他在跟父母親溝通,他跌倒的時候很痛,希望能得到父母親的安慰及疼愛。如果父母親不能表達安慰及疼愛的意思,小孩溝通的目的就沒有達成,他會哭的更傷心來渴望父母的愛。
我們的行為背後都有原因,要了解別人就要知道他的真正意圖。例如生氣是常見的負面情緒,當你和別人吵架的時候,因為你覺得別人錯了,你要別人認錯,因此你會用生氣來表達;然而別人並不認為他錯,反而是覺得你錯,他也會用生氣來表達。因為雙方都沒有達到讓對方認錯的目的,雙方會因此“更生氣”,利用更生氣的情緒來溝通-你真的錯了。所以了解情緒在溝通甚麼,也可以讓你更了解別人。
地圖不等於疆域
我們對於事情的認知都是透過五官及注意力而來,對於事情的認知我們就稱為地圖。疆域指的是真實客觀的事物。地圖不等於疆域表示: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夠看清事實的真相。
有個瞎子摸象的故事。故事是說有四個瞎子想了解大象長得怎麼樣。有人牽了一頭大象來讓這四個瞎子摸摸看。
第一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肚子,認為大象像牆壁;第二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腿,認為大象像柱子;第三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耳朵,認為大象像扇子;第四個瞎子摸到大象的尾巴,認為大象像繩子。牆壁、柱子,扇子和繩子就是這四個瞎子個別的地圖,而大象就是疆域。這四個瞎子雖然對大象都有自己的認知,所了解都不是大象真實的樣子。
我再舉另外一個例子,如果我們有一群人,一起看了一場車禍,大家都對這場車禍寫一份報告,你說這些報告會不會一樣呢?為什麼看到同一場車禍,報告卻不一樣呢?因為每個人的看法及角度不同的關係。如果有人吵架,而你去勸架,你會發現兩個人說的好像不是同一件事的樣子。以上的這些例子,都可以說明地圖不等於疆域。既然大家都看不到事實的真相,那麼我們跟別人看到的就不一樣。不要硬把自己認為對的、認為好的硬要別人接受,否則對別人來說都是一場災難。例如,爸媽要小孩不要跟男友或女友結婚,對小孩來說就會是一場災難。
溝通的意義不在你說甚麼,而在對方聽到甚麼
天氣變冷又下雨了,老婆常會關心老公:天氣下雨,你要記得帶傘、天氣變冷了,你要記得帶外套,肚子餓了要吃飽飽喔!如果男人聽了以後覺得囉嗦,那麼女人的關心對男人來說就不是關心,而是囉嗦的意思。為甚麼呢?因為大部分的男人不需要關心,他需要自由。所以我常跟聽眾說,從今天開始,不要再關心男人,感情就會變好,越關心,感情越疏遠。當然適當的關心是需要的,但拿捏的尺度更重要呢!!
女人需要安全感
感情的問題大部分的原因是來自女人的沒有安全感,因為她的不安全感,所以她希望每天、每個時刻,都得到男人的保證,保證她的男人需要她、也最愛她,所以女人會希望男人時時陪她。如果不克制這樣的安全感需求,常常會讓男人覺得很煩,因為男人有時需要自由。這樣的衝突不改善,久而久之,感情就會越來越疏遠了。
女人的完美主義傷害了親密關係
女人結婚以後,很自然就會覺得男人的完美就是他的責任,所以就會開始要求男人要改變,這大概是因為結婚了,女人覺得我泥中有你,你泥中有我。然而男人很討厭女人改變他,希望女人能完完全全的接受他。所以這就變成了衝突,衝突的原因是希望別人改變,如果衝突後雙方沒有改變,那麼感情就會越來越疏遠。
男人最怕女人跟她說的一句話:我們來聊聊
男人跟女人在聊天時很不一樣,女人聊天時天馬行空,可以同時聊衣服、聊先生、聊小孩、聊家事...,但男人聊天時需要有主題,所以一堆男人在一起聊天,一定有主題,也許是選舉、也許是運動、也許是商機...。
女人聊天就只是聊天,純粹是分享而已。所以當女人想跟男人聊天時,就只是聊聊,沒有特別的事情。但當女人跟男人說:我們來聊聊。這時男人一定反應很敏感,會很震驚地回答:甚麼事?女人會說:沒事啊,就只是聊聊而已。男人心裡總覺得一定有事,不然為什麼要聊聊呢??所以女人如果要跟男人聊天,就直接講出來就好,或是給男人一個主題,如我們來聊聊小孩家教的事、或來聊聊這次要去那裡旅行...,這樣男人就會比較安心一點了。
如何讓小孩說實話(不說謊)
演講的時候,常有家長問我如何讓小孩不說謊?
每個人的當下都是最佳選擇,而且有正面意圖,他不是追求快樂就是逃避痛苦。所以小孩說謊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出了事情,怕被爸爸媽媽懲罰,所以才會說謊。要小孩不說謊最好的方法,就是當他說實話的時候,你不要因為他做了什麼事而懲罰他,這樣他會學到說實話不會被罰,就會說實話。
如果他說了實話後,你還懲罰他(當然你是因為他做的是處罰他),但小孩就會因此學到原來說實話會被處罰,那麼他就會因為這次說謊被拆穿了,下次就會精進說謊的技巧,因為說實話的結果對他來說是一種痛苦。
所以要鼓勵小孩說實話,就是當小孩說實話的時候,讓他安心,這樣他就會對你說實話。
控制情緒的方法
情緒的背後都有個念頭,所以要管理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遇到事情不要馬上反應,先想個好的念頭再反應。像我常用的句子就是地圖不等於疆域(沒有一個人能看清事實的真相)。就像瞎子摸象的故事。摸到肚子的認為大象像牆壁、摸到腿認為大象像柱子、摸到耳朵的認為大象像扇子、摸到尾巴認為大象像繩子。牆壁、柱子,扇子和繩子就是這四個瞎子個別的地圖,而大象就是疆域。這四個瞎子雖然對大象都有自己的認知,所了解都不是大象真實的樣子。
既然沒有一個人能看清事實的真相,那又何必太在意別人的批評呢?
所以試試看,下次遇到別人的批評、或跟別人的看法不一樣,你就先在內心告訴自己--地圖不等於疆域。情緒就比較容易控制。
雖然地圖不等於疆域,但是一個越能看清事實真相(不是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)的人。越容易成功,
情緒是為了溝通
任何情緒的反應都是為了要溝通,如果沒有溝通就不會有情緒。舉個例子來說,小孩子在路上跌倒了,如果父母親不在身邊,當時他並不會哭,等到他回家看到父母,就嚎啕大哭。小孩子跌倒的時候雖然很痛,因為父母親不在身邊,哭了也沒用,所以跌到了他沒哭;當他回家之後,可能已經不痛了,那他為什麼要哭呢?因為他在跟父母親溝通,他跌倒的時候很痛,希望能得到父母親的安慰及疼愛。如果父母親不能表達安慰及疼愛的意思,小孩溝通的目的就沒有達成,他會哭的更傷心來渴望父母的愛。
我們的行為背後都有原因,要了解別人就要知道他的真正意圖。每個人都渴望別人的了解、肯定及尊重。然而透過情緒的溝通似乎比語言的溝通更為困難。語言的表達是直接的,你可以從字面上了解別人的意思;然而情緒的溝通是間接的,他必須先對情緒有所了解才能知道情緒的溝通內容。
例如生氣是常見的負面情緒,當你和別人吵架的時候,因為你覺得別人錯了,你要別人認錯,因此你會用生氣來表達;然而別人並不認為他錯,反而是覺得你錯,他也會用生氣來表達。因為雙方都沒有達到讓對方認錯的目的,雙方會因此“更生氣”,利用更生氣的情緒來溝通-你真的錯了。
如何知道別人要什麼,及不要什麼?
聖經上有句話說:要求,你就會得到;尋找,你就會發現;敲門,門才會為你而開。
要求的英文是ask,也是問的意思。所以,也可以說,問,你就會得到,所以想知道別人要甚麼、不要什麼,最好的方法就是問對方。
對方會不會告訴你實話呢?
那就得看他對你的信任或喜歡程度,越信任(喜歡)就越容易說實話。否則我們說話往往是二個理由:一個是表面合理的理由,一個事真正內心的理由。不信任一個人,也許我們就只會說表面合理的理由。
要確定對方是否說實話,可以等他回答後,問對方這對他有多重要。理由充分就是真正的理由,理由不充分,就是表面的理由。
p.s.有些女人常常不知道她要什麼,只知道她不要什麼。所以就像證嚴法師說的,男人要多用心。
莫忘初衷
那天演講兩性相處的問題時,提到關係會變壞,其中有一個原因是忘記初衷,忘了當時為什麼要跟另一半結婚。初衷都是希望對方跟你在一起可以更快樂!但結婚後,卻只是要求對方要給自己更快樂!導致要求越來越多,人際關係的定律就是
要求越多,感情就越來越疏遠;
付出越多,感情就越來越親近。
投資的問題也是如此,當你設定了投資的規則,就應該遵守!但我們會因為情況的改變而忘了初衷!忘記了當時買進的理由,也忘記了當時的停損點,然後隨便改變規則,結果當然越虧越多。